光纜井(也稱為人孔井或通信手孔)是地下光纜網絡的關鍵基礎設施。那么,光纜井的是什么?簡單來說,它是用于光纜敷設、接續和維護的地下構筑物。
光纜井為熔接、盤留提供安全空間,避免直埋光纜的接頭暴露風險。
技術人員可通過井口進入,排查故障或新增光纜,比如5G基站的光纜升級。
防止地下水、泥沙侵入,同時抵御地面車輛碾壓(承重標準通常≥10噸)。
光纜井并非越深越好——過深會增加施工難度,標準深度一般為1.2~1.8米。
類型 | 材質 | 適用場景 | 成本(元/個) |
混凝土井 | 鋼筋混凝土 | 主干道/重載區域 | 3000-5000 |
復合材料井 | 玻璃鋼(SMC) | 小區/綠化帶 | 1500-2500 |
磚砌井 | 紅磚+水泥 | 臨時工程 | 800-1200 |
避開地下管線(如燃氣、污水管),間距≥1米。
直線段每80~100米設一井,轉彎處必須加井。
尺寸比井體大30cm(方便回填固定)。
底部鋪10cm碎石層(排水防沉降)。
混凝土井需養護7天,復合材料井可即裝即用。
井蓋標高與路面平齊(誤差±5mm)。
穿纜后需用防火泥密封孔洞(防止老鼠進入)。
預留30cm余長(便于后期熔接)。
檢查防水性(注水24小時無滲漏)。
光纜OTDR測試(損耗≤0.2dB/km)。
→ 問題:某項目因井位靠近化糞池,導致光纜腐蝕。
→ 解決:需保持與污染源≥3米距離,并做防腐處理。
→ 問題:施工車輛壓壞井蓋,中斷通信。
→ 解決:選用重型鑄鐵井蓋(帶“通信”字樣),承重≥25噸。
值得注意的是,北方地區需用防凍型井蓋(如加裝橡膠密封圈),避免積雪滲入。
? [ ] 井位避開地下管線(間距≥1米)
? [ ] 混凝土井養護≥7天(復合材料井可免)
? [ ] 井內光纜掛牌標注走向(A端→B端)
? [ ] 密封膠填充所有孔縫(防火泥+防水膠)
? [ ] 竣工后提交管線GIS坐標(便于后續維修)
理解光纜井的是什么,是建設高可靠性光網絡的基礎。合理選型與規范施工,可大幅降低運維成本。遇到具體問題?歡迎在評論區交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