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埋光纜雖埋設地下,但仍可能遭受雷擊損害。以下是7大核心防護措施及實施要點:
鎧裝層接地:每間隔2km做一次接地(GYTS光纜鋼帶需焊接接地線)
接頭盒接地:金屬外殼用16mm2銅纜連接至接地網(接地電阻≤10Ω)
特殊地段:高土壤電阻率地區采用降阻劑(如膨潤土)
光纜類型 | 防雷等級 | 適用場景 |
---|---|---|
非金屬光纜(GYFTY) | ★★★★★ | 多雷區/變電站周邊 |
鋁護套光纜(GYTA) | ★★★★ | 普通直埋段 |
鋼帶鎧裝光纜(GYTS) | ★★ | 需額外做接地處理 |
同溝敷設屏蔽線:平行埋設50mm2銅絞線(距光纜30cm)
金屬管保護:雷暴高發區段套鍍鋅鋼管(管壁≥4mm)
復合光纜:選用OPGW式結構(光纖復合地線)
避開獨立大樹、鐵塔等易引雷物體(水平距離≥樹高1.5倍)
禁止沿金屬管道敷設(最小間距1m)
山地敷設時優先選擇陽坡
河流穿越段:兩岸各做2處接地
巖石地段:采用銅覆鋼接地極(替代傳統角鋼)
接頭點:設置"防雷接頭井"(含避雷針+接地網)
保持光纜自然彎曲(最小半徑≥20倍直徑)
回填土禁用含金屬碎渣的材料
金屬標石需與光纜絕緣(間距≥50cm)
? 每2km測試接地電阻(雨季前復測)
? 非金屬光纜使用比例≥70%(多雷區)
? 標石注明"高壓危險"警示標識
? 竣工圖紙標注所有接地點坐標
? 備品庫存防雷型接頭盒(至少3個/百公里)
規范依據:
YD 5102-2023《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》
GB 50689-2011《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》
IEEE 487-2023《地下通信線路防雷標準》
注:在年雷暴日>40天的地區,建議采用"光纜+硅管"雙層防護體系,防雷效果提升60%以上。